上古时期,由于还是群交时代,所以只能把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杀掉。
说起来,在上古时期,原民有“杀首子”之风。没办法,这是因为那时候是群交时代,大家都在乱搞,所以只能把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杀掉,免得白养了一个“野种”。至于女人是不是婚前就发生了性关系,没有人去管,也管不了。
不过,自从有了贞节观念,处女就越来越吃香了。因此如何科学地婚前验贞、鉴别处女就被提上研究日程了。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术,叫做“守宫”。金庸的小说《神雕侠侣》就写到小龙女在没有被尹志平玷污之前,手臂上点着殷红夺目的“守宫砂”。一被破身之后,手臂上的守宫砂就自动消失了。神奇啊,实在是太神奇了。
那到底什么是“守宫”呢?其实就是壁虎,属于蜥蜴的一种。因为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,捕食虫蛾,所以叫这个名字。壁虎在中药里头是常见药,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中医会开出这样的方子,据说能够主治:小儿脐风,久年惊痫,小儿撮口,心虚惊痫,瘫痪走痛,历节风痛,破伤中风,疠风成癞,漯疬初起,小儿疳疾,蝎伤,反胃膈气,痈疮大痛等疾病。
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《养生方》上说:“取守宫置新瓮中,而置丹(于)瓮中,令守宫食之。须死,即治,轧画女子臂若身。即与男子戏,即不明。”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、简书的写作年代在汉文帝之前,最晚也不会迟于战国晚期至汉初。
而《淮南子·万毕术》载:“守宫饰女臂,有文章。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,藏之瓮中,阴干百日,以饰女臂,则生文章,与男子合阴阳,辄灭去。”这个药方,只需守宫雄雌各一只,无须别的药物和入,但是还没有用到朱砂。
先秦两汉时期其实是不怎么重视处女贞操的,虽然汉代的班昭《女诫》中强调“夫有再娶之义,妇无二适之文”,主张妇女从一而终,却也没有一语谈及处女贞操。至于先秦的典籍中,在意处女贞操的文字更是一句话也没有。所以我在这里还要表扬一下我们老祖宗,他们之所以发明验贞的方法,完全是出自求知探索的科学精神,而不是怕自己戴上绿帽子。当然,也可能验贞的目的是因为厌恶、恐惧处女,所以要找到办法鉴别。
到了西晋,这一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,张华在《博物志》卷四上说:“蜥蜴或名蝘蜓。以器养之,食以朱砂,体尽赤,所食满七斤,治捣万杵,点女人肢体,终年不灭,唯房室事则灭,故号守宫。《传》云:东方朔语汉武帝,试之有验。”
同书还有一节上说:“取七月七日守宫,阴干之,治以井花水和,涂女人身,有文章,则以丹涂之,不去者不淫,去者有奸。”这个方子显然和上个方子略有不同,壁虎是一定要用到的,配的药材却是“井花水”和“丹”,当然,也许“丹”是朱砂的别称也说不定。此外,上个方子是用朱砂喂养壁虎,而这个方子则是用“丹”涂女身。
然而不管怎么样,这显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,不然也不会流传上千年。如南北朝时梁朝的名医陶弘景就说:“守宫喜缘篱壁间,以朱饲之,满三斤,杀"干末"以涂女人身,有交接事,便脱;不尔,如赤志,故名守宫。”
但是可能这种方法对壁虎饲养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,到了后世慢慢失传了。因此到了唐朝开始,就有医学家怀疑守宫是不是真的能验贞了。
重订《唐本草》的右监门长史苏恭就说:“守宫又名蝎虎,以其常在屋壁,故名守宫,亦名壁宫。饲朱点妇人,谬说也。”而明代访采四方的李时珍所编撰的《本草纲目》中,对“守宫”释名之下的签注,也谈到守宫试贞的效果并不理想,不过他没有像苏恭那样一棍子打死,而是认为《淮南子·万毕术》、张华《博物志》、彭乘《墨客挥犀》中说的大抵不够真切详细,恐怕别有术而未传。 但是守宫砂失传了,不灵了,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?《四库全书》子部小说家类中收有一本伪托为唐金城冯贽所撰《云仙杂记》卷五上说:“唐玄宗时凡宫人进御者,皆在臂上印"风月常新"四字,再渍以桂红膏,则水洗不褪。”这一说法在晚唐张泌所写的《妆楼记》中也有记载。不过这种方法似乎影响不大,可能属于宫廷秘方。
总之,守宫是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婚前验贞方法,所以很多诗人都吟咏过,杜牧《宫词二首》之一上说:“蝉翼轻绡傅体红,玉肤如醉向春风。深宫锁闭犹疑惑,更取丹砂试辟宫。”而李贺《宫娃歌》有句:“蜡光高悬照纱空,花房夜捣红守宫。”又李商隐《河阳诗》句云:“巴西夜市红守宫,后房点臂斑斑红。”